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水粘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水粘瘡【出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即黃水瘡。詳該條。】

黃水粘瘡,又稱黃水瘡,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。多發生於嬰幼兒,好發於頭面部、頸部、四肢等處。皮損初起為針尖大小的紅色小丘疹,逐漸變為黃色膿皰,周圍有紅暈,破潰後形成糜爛面,有黃色膿性分泌物。患兒常有發熱、食欲不振、煩躁不安等全身症狀。

黃水粘瘡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黃連解毒湯、紫花地丁散等中藥內服,外用魚石脂軟膏、紫草油等塗抹患處。若病情嚴重,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。

黃水粘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手,避免皮膚外傷。
  2. 注意個人衛生,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被褥等物品。
  3. 增強抵抗力,合理飲食,適當鍛鍊。
  4. 一旦發現患兒有皮膚紅腫、破潰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。

黃水粘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,如蜂窩織炎、敗血症等。因此,家長應提高警惕,一旦發現患兒有異常,應及早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