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凱均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凱均

黃凱均,字南重,號退庵,清代浙江嘉善人,為乾隆至嘉慶年間著名醫家。其醫學著作《友漁齋醫話》八卷,刊行於1812年,內容涵蓋中醫理論、臨床經驗及養生之道,為清代醫話類重要文獻之一。

醫學著作與學術貢獻

《友漁齋醫話》分為六部分:

  1. 《一覽延齡》:論述養生延年之道,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結合《黃帝內經》之旨,闡述四時調攝、飲食宜忌及情志調和。
  2. 《桔旁雜論》:雜論醫理,探討臟腑氣血之關係,並評析歷代醫家學說,如張仲景、李東垣等。
  3. 《上池涓滴》:記錄臨床診治心得,涉及脈學辨證及方劑加減,反映其重視「辨證求因」的學術思想。
  4. 《肘後偶鈔》:收錄個人醫案,以內科雜病為主,如虛勞、痰飲、痢疾等,展現其靈活運用經方與時方的經驗。
  5. 《證治指要》:系統歸納常見病證之治法,強調「因證制方」,結合八綱辨證與氣血津液理論。
  6. 《藥籠小品》:評介常用中藥之性味歸經與臨床應用,如黃芪補氣、當歸和血等,並論及藥物配伍禁忌。

學術思想與臨床特色

黃凱均承襲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之基礎,融合金元四大家學說,尤重脾胃調理。其醫案多見「補土派」思想,善用甘溫之品如人參、白朮以培補中氣。對於溫病治療,則主張「清輕透邪」,避免過用苦寒傷陽。此外,他強調「治未病」,於《一覽延齡》中詳述導引、吐納等養生術,契合中醫「防重於治」的理念。

歷史評價

黃氏之著作文筆簡練,醫理與實用並重,後世視其為清代醫話代表作之一。書中對臟腑辨證與藥性析微之見解,至今仍具參考價值,反映清代醫家融合理論與臨床的學術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