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濟之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濟之(字世仁),明代浙江姚餘人,為中醫史上具臨床實務與理論建樹之醫家。其代表作《本草權度》三卷雖以「本草」為名,實則融合診斷、臟象學說及臨證治療,呈現明代中醫「醫藥互通」之學術特色。

學術背景與著作特色

黃氏深研《內經》《難經》理論,於《本草權度》中首重「五臟虛實辨證」,承襲張元素臟腑辨證體系,結合脈診與藥性升降理論。書中分述各科常見病之「脈、因、證、治」,如以弦脈主肝鬱、滑脈主痰濕,並對應五味補瀉(如酸入肝、苦瀉心),體現「辨證求因,審因論治」原則。

理論貢獻

  1. 脈法與臟腑關係
    提出「脈體升降」說,認為寸關尺三部脈象變化反映氣機升降(如寸脈浮盛屬心肺陽亢,尺脈沉弱屬腎陽不足),與李東垣「脾胃升降論」相呼應。
  2. 經絡與藥性運用
    書中附經絡圖,強調「引經報使」理論,如太陽頭痛用羌活(入膀胱經)、少陽頭痛用柴胡(入膽經),結合藥物歸經以增強療效。
  3. 簡效治法
    記載實用方劑如「治濕熱痢以黃芩、白芍配木香」,反映明代「輕靈透邪」之風,避免金元時期峻烈攻伐之弊。

歷史定位

黃濟之融合金元四大家學說,尤重朱丹溪養陰思想與李杲脾胃論,其書雖非宏篇巨製,然臨床指導性強,可視為明代實用中醫手冊之典範。清代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評其「撮拾簡要,頗資臨證」,足見其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