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昏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黃昏嗽
黃昏嗽,又稱黃昏咳,為中醫病證名,指咳嗽於每日黃昏時分發作或加劇之症。此症多與腎虛、虛火上炎,或食積痰濕內阻有關,其病機與人體陰陽氣血之晝夜變化相應,屬中醫時間醫學之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腎虛火浮:
黃昏為晝夜交替之時,陽氣漸斂,陰氣始盛。若腎陰虧虛,陰不制陽,則虛火易於此時上灼肺金,引發咳嗽。《丹溪心法》指出:「黃昏嗽者,是火氣浮於肺」,強調此症不宜過用寒涼藥物,以免抑遏氣機,反致火鬱。治法當以斂降虛火為主,如五味子、五倍子等酸收之品,引火歸元。 - 脾腎陽衰: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提出,黃昏咳亦可因腎中陽氣不足,陰火獨亢所致。此類患者多伴脾肺氣虛,需兼顧補益脾肺、滋養腎水,如六味地黃丸合六君子湯,標本同治,不可單用止咳藥徒治其標。 - 食積痰阻:
小兒或成人若於夜寐初時忽發咳嗽,多因飲食不節,痰濕積滯中焦,上犯肺絡所致。此類咳嗽常伴痰多、脘痞等症,治宜消食化痰,如二陳湯加山楂、神曲、麥芽,以消導積滯,痰化則咳自止。
辨證要點
- 腎虛型:咳嗽聲低,痰少質黏,或見顴紅、腰膝酸軟,脈細數。
- 脾虛痰濕型:咳嗽痰多,胸悶納呆,舌苔厚膩,脈滑。
- 食積型:夜臥咳作,伴噯腐吞酸,大便不調。
治法方藥
- 斂肺降火:選方如五味子湯,或配合五倍子、訶子等收澀肺氣。
- 補脾益腎:六味地黃丸滋腎陰,六君子湯健脾化痰,二者交替服用。
- 消食導滯:保和丸加減,或二陳湯合焦三仙(山楂、神曲、麥芽)。
黃昏嗽之辨治,需緊扣時間特性與臟腑虛實,結合整體病機,方能切中肯綮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