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河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河,明代醫家,生平籍貫不詳,然其醫學著作《醫學匯纂濟世丹砂》(又稱《醫學搜精》)二卷流傳於世,足見其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之造詣。該書屬醫學匯編類著作,內容涵蓋內科、婦科、兒科等諸科證治,尤重方藥配伍與辨證施治,反映明代中醫臨床經驗之積累。

從中醫理論體系觀之,黃河所處時代正值金元四大家學說與明代溫補學派交融之際。其著作中可見「氣血調和」、「陰陽平衡」等核心觀念,符合《內經》「陰平陽秘」之旨。書中載錄之方劑多遵循「君臣佐使」配伍原則,如以四物湯為基礎加減治療婦科諸疾,體現「異病同治」之辨證思維。

在診法方面,《醫學搜精》強調「四診合參」,尤重脈診與舌診並用。其論述「浮脈主表,沉脈主裏」與《瀕湖脈學》相呼應,而對舌苔厚薄與臟腑寒熱關係之辨析,則顯露明代舌診技術之精進。書中亦載有「小兒指紋診法」,反映當時兒科特殊診斷技術之成熟。

藥性理論方面,黃河對藥物「性味歸經」之應用頗具特色。如論黃連「味苦性寒,入心經以瀉火」,與《本草綱目》所述相合;而對附子「回陽救逆」之用法,則體現明代醫家對毒性藥物炮製與應用的嚴格規範。其方劑組成常兼顧「標本兼治」,如治痰飲證既用半夏燥濕治標,復佐茯苓健脾治本。

此書在治法上呈現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」之特點。載有「江南多濕熱,當輕清透邪;北地多寒燥,宜溫潤並施」等地域醫學觀點,符合中醫「三因制宜」治療原則。對於時疫治療,主張「解毒透邪」與「扶正祛邪」並用,可見明代溫病學說萌芽之影響。

黃河著作雖屬匯纂性質,然其對前人經驗之整理與臨床驗證,恰反映中醫學術傳承中「守正創新」之特質。書中將張仲景經方與後世時方並列比較,並附以醫案佐證,體現明代醫家「融會古今」之學術風尚。此類醫學文獻對研究明清醫學理論演變與臨床技術發展,具有重要歷史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