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冠道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冠道人

黃冠道人,宋代醫家,生卒年不詳,本名已佚,為北宋熙寧年間(1068-1077年)道士,行醫於曹州楚丘棗垌村。其醫術精湛,深諳中醫理論與臨證要訣,尤擅針灸與方藥,名噪鄉里,百姓多受其惠。

據傳,黃冠道人治病不拘一格,善用經方與道家養生之法,融合《黃帝內經》陰陽五行之說,調和氣血,疏通經絡。其臨證重視辨證論治,常依患者體質與病情變化,靈活加減藥方,展現中醫「同病異治,異病同治」之特色。此外,他亦精於脈診,能透過寸口脈象細察臟腑虛實,預判疾病轉歸,故療效卓著,深受民眾信賴。

黃冠道人在棗垌村行醫數月後,忽飄然離去,蹤跡杳然。世人感念其德,因其醫術神妙,或疑為扁鵲再世,遂立祠祭祀,以彰其濟世之功。此傳說亦反映古代醫道同源之傳統,道士兼通醫術者眾,如葛洪、孫思邈等,皆以道醫雙修聞名。

在學術上,黃冠道人之行醫事蹟,可視為宋代民間醫學與道教醫學交融之例證。其重視天人相應、形神共調,符合中醫整體觀思想,而道家修煉與醫理結合,更強調整固先天之本,輔以針藥,達到祛病延年之效。雖其具體醫案未見詳載,然其生平事蹟,足為後世探討道醫文化與宋代醫學發展之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