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瓜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瓜癰,中醫病名。指生於背部脊旁的癰。出自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四。亦名黃瓜疽、肉色。該病因脾火積毒而生。症見皮肉色紅,瘡腫如若黃瓜狀,腫高寸餘,長可尺許,局部疼痛劇烈。同時伴見四肢麻木等症,治宜清熱解毒涼血。餘證治可參見外癰,有頭疽條。

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四:“黃瓜癰,生於背部脊旁,皮肉色紅,瘡腫如若黃瓜狀,腫高寸餘,長可尺許,局部疼痛劇烈。同時伴見四肢麻木等症,治宜清熱解毒涼血。”

黃瓜癰是一種外科急性化膿性疾病,多發於夏秋季節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脾火積毒有關。脾主肌肉,其華在肉,脾火旺盛,則肌肉失於濡養,導致皮肉發紅、腫脹。此外,黃瓜癰的發生還與外感風熱、濕熱等因素有關。

臨床上,黃瓜癰的症狀主要表現為:皮肉色紅,瘡腫如若黃瓜狀,腫高寸餘,長可尺許,局部疼痛劇烈。同時伴見四肢麻木等症。

治療黃瓜癰,應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為主。可用黃連解毒湯、犀角地黃湯等方藥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拔罐、刺絡等外治方法治療。

黃瓜癰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外傷。
  2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若出現皮膚紅腫、疼痛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