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黃宮繡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宮繡(清代醫家)

生平與著作

黃宮繡(生卒年不詳),字錦芳,江西宜黃人,清代乾隆年間著名醫家。其醫學著作以實用性著稱,尤精於本草學與脈診理論。主要著作包括:

  1. 《醫學求真錄》(十六卷,1750年):此書未見流傳,內容已佚。
  2. 《脈理求真》(1769年刊行):系統闡述脈診理論與臨床應用。
  3. 《本草求真》(1769年刊行):為其代表作,對《本草綱目》進行刪繁撮要。
  4. 《錦芳醫案》(又名《錦芳太史醫案求真初編》,1769年刊行):收錄臨床診治案例。

《本草求真》學術特色

此書體現黃氏"由博返約"的學術思想,具有以下特點:

編纂體例

  • 將藥物分為補劑、收澀、散劑、瀉劑、血劑、雜劑、食物七大類
  • 每藥按氣味、功能、禁忌、配伍等項詳述
  • 特別注重藥物歸經理論的闡發

學術創新

  1. 臨床實用導向:刪除《本草綱目》中罕用藥物,保留300餘種常用藥
  2. 藥性闡微:對藥物的升降浮沉、五臟歸經有獨到見解
  3. 配伍精要:強調"藥對"應用,如黃連配吳茱萸治肝火犯胃
  4. 炮製心得:記載獨特加工方法,如強調香附"童便浸炒"增強疏肝之效

《脈理求真》學術貢獻

此書系統整理二十八脈象,特色在於:

  • 提出"脈貴有神"理論,強調胃氣為脈象根本
  • 創立"脈證互參"診斷法,反對單憑脈診斷病
  • 詳細論述相兼脈的臨床意義,如浮數主表熱、沉遲主裡寒
  • 記載特殊脈象鑑別,如區分"牢脈"與"革脈"的臨床意義

臨床學術思想

黃宮繡的醫學思想體現以下特點:

  1. 重視臟腑辨證:發展"五臟苦欲補瀉"理論,注重調理臟腑氣機
  2. 強調氣血調和:認為"氣為血帥,血為氣母",善用當歸、川芎等調和氣血
  3. 用藥精簡:處方多在8-12味之間,反對堆砌藥物
  4. 注重脾胃:提出"脾胃為後天之本"的治療原則,常用四君子湯加減

歷史影響

黃宮繡著作在清代醫界產生重要影響:

  • 《本草求真》被譽為"臨床家必備之本草",多次再版
  • 其脈學理論影響後來《醫宗金鑑·脈訣》的編纂
  • 藥性歸經理論為後世溫病學派所借鑑
  • 醫案記載的"清氣化痰丸"加減法至今仍為臨床所用

黃氏學術成就體現清代中期醫學由理論向臨床實用轉型的特點,其著作至今仍具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