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蜂入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蜂入洞為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其操作方式與功效因歷代醫籍記載而略有差異,茲分述如下:

一、操作手法與理論依據

  1. 按揉外耳道法(見《小兒推拿秘訣》)

    • 以屈曲之大拇指指腹輕按小兒外耳道,配合緩和揉動。
    • 中醫理論:耳為宗脈之所聚,與十二經脈相通。按揉此處可刺激少陽經氣,達「開竅通氣」之效,適用於鼻塞、耳悶等氣機壅滯之症。
  2. 掩耳通氣法(見《小兒推拿秘訣》)

    • 將耳殼向前方輕折,覆蓋耳門(外耳道口)。
    • 中醫理論:此法通過物理性閉合與開放耳道,調節耳內氣壓,類同「導引」原理,促進氣血流通。
  3. 洗井竈法之別稱(見《幼科推拿秘書》)

    • 與「洗井竈」操作相同,即清潔並刺激小兒鼻孔及周圍穴位(如迎香)。
    • 中醫理論:肺開竅於鼻,此法可宣肺氣、散風邪,多用於外感風寒所致鼻部症狀。
  4. 屈小指揉勞宮法(見《針灸大成》)

    • 先屈曲小兒小指,繼而揉按其勞宮穴(掌心中央)。
    • 中醫理論:小指屬手少陰心經,勞宮為心包經滎穴。心主血脈,此法能溫通心陽、驅散風寒,適用於手腳冰冷或寒邪內侵之證。
  5. 前臂旋揉法(見《小兒推拿廣意》)

    • 沿前臂屈側正中線,自腕橫紋(如大陵穴)螺旋揉推至肘橫紋(如曲澤穴)。
    • 中醫理論:此區域為手厥陰心包經所行,旋揉可調節經氣,兼具「清心火」與「溫經散寒」雙向作用。

二、命名由來與象徵意義

「黃蜂入洞」之名取象於蜂類鑽入孔穴之動態,暗喻手法之「深透」與「靈動」。中醫推拿重視「以形喻術」,此名既描述操作時的指法形態(如蜂針般細緻深入),亦隱含「通竅逐邪」之效。

三、臨床應用差異

歷代醫家對本法的詮釋雖異,然核心皆圍繞「通調氣機」:

  • 耳部操作偏重「開竅醒神」,適用於五官窒塞。
  • 肢端操作(如屈指揉勞宮)長於「溫經散寒」,針對風寒表證。
  • 前臂旋揉法則屬「經絡調理」,可隨配伍穴位調整寒熱偏重。

此手法之多元性,反映中醫「同病異治」思想,需依辨證靈活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