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黃帝內經太素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帝內經太素(又稱《太素》)是《黃帝內經》的一種早期傳本,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針經》(即《靈樞》)兩部分的內容。原書在隋唐時期經楊上善重加編次和註釋,擴為三十卷,但現已殘缺。國內刊本只有二十三卷。

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不僅保存了《黃帝內經》中一些原文的較早形態,還對研究《內經》在考校字義、詮釋發揮和引錄古醫書佚文等方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它是中醫學研究中重要的文獻之一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以下是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中的一些重要內容:

  • 天人相應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對應的,人體的各個器官與自然界的各個事物都有對應關係,例如,心與天相應,肺與地相應,肝與風相應,脾與土相應,腎與水相應。

  • 陰陽五行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認為陰陽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根本,人體的各個器官也都與陰陽五行有對應關係,例如,心屬火,肺屬金,肝屬木,脾屬土,腎屬水。

  • 經絡學說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提出了經絡學說,認為人體內有十二條經脈和奇經八脈,這些經脈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。

  • 診斷學說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提出瞭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法,用來診斷疾病。

  • 治療學說: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提出了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補、消等八法治療疾病。

這些內容對於中醫學的發展及《內經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目前也有1949年以後的排印本可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