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遷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不遷正
不遷正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指司天之六氣未能依時序更替,導致氣候失常。此現象多因前一司天之氣過於旺盛(不退位),阻礙下一司天之氣正常交接,使其延遲而至,形成氣運失序之狀態。
理論基礎
《素問·刺法論》云:「司天不得其遷正者,即前司天以過交司之日。即遇司天太過有餘日也,即仍舊治天數,新司天未得遷正也。」意指當舊歲司天之氣過盛,未能按時退位,新歲司天之氣便無法如期遷入正位,致使氣候延續舊歲之特徵,違背正常節律。此現象與「不退位」互為因果,二者皆屬運氣失常之表現。
運氣學說中的影響
- 氣候異常:不遷正導致六氣更迭失序,可能引發非時之溫、寒、濕、燥等氣候變化。例如,若少陽相火當退不退,則後續太陰濕土之氣不得遷正,使夏季炎熱延長,雨季推遲。
- 病機關聯:氣運失常易影響人體臟腑氣機。《素問·本病論》指出,不遷正可致「民病伏陽而内生煩熱」,或因氣候失調而誘發時行疫病。
- 五行生剋失衡:司天之氣滯留不退,可能加劇五行乘侮。如厥陰風木不退,則木勝乘土,脾土受邪,易見飧泄、脘痞等症。
與其他概念的區別
- 不退位:強調舊司天之氣延續不衰,為不遷正之因。
- 剛柔失守:指陰陽司天在泉之氣不相協調,與不遷正同屬氣運失常,但機理有異。
臨床意義
不遷正之年份,需結合當年客氣與主氣關係,預測病候趨勢。如太陽寒水不遷正,則春寒持久,易生寒濕痹證;少陰君火不遷正,則溫熱之氣遲至,可能延後暑病發作。
此概念深植於五運六氣理論,反映中醫「天人相應」之核心思想,強調自然氣化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