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不能正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不能正偃

證名,指患者無法仰臥,或仰臥時症狀加劇之病狀。此名出自《素問·評熱病論》,原文載:「不能正偃者,胃中不和也。正偃則咳甚,上迫於肺也。」意指此證與胃氣失和相關,仰臥時氣機上逆,迫肺致咳,故患者避之。

中醫病機分析

  1. 胃中不和:胃主受納、腐熟水穀,其氣以降為順。若飲食不節、痰濕內停,或肝氣犯胃,皆可致胃氣上逆。仰臥時,氣機更易上衝,引發咳嗽、胸悶等症。
  2. 肺氣受迫:肺為華蓋,主肅降。胃氣上逆,直接影響肺之宣降功能,故正偃時咳甚,甚則喘息不得平臥。此與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之理相通。
  3. 相關病證延伸:臨床上,此證可見於「痰飲停胃」「肝胃鬱熱」或「肺胃氣逆」等證型。如《金匱要略》所述「支飲」證,痰飲上泛,臥則氣逆,亦見類似表現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主症:仰臥時咳嗽、嘔逆加劇,或伴脘腹脹滿、噯氣。
  • 舌脈:舌苔多厚膩或黃膩,脈象滑數或弦滑,反映痰熱或氣滯之象。

與其他證候鑑別

  • 水氣凌心:雖有臥位不適,但多伴心悸、氣短,病位偏於心腎陽虛。
  • 肺氣壅塞:以喘促為主,正偃未必加重,多因痰熱壅肺或肺氣虛衰所致。

此證提示臟腑氣機失調,尤重脾胃與肺之關聯,為中醫辨治臥位相關症狀之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