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黃風

黃風,又稱黃風內障,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古今醫統》。此症屬五風變內障之一(五風包括青風、綠風、黃風、烏風、黑風),多因肝膽風火亢盛,或痰濕瘀滯,上攻目絡,導致瞳神變色、視覺昏蒙,甚則失明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膽火熾:情志失調,肝鬱化火,或外感風熱,引動肝風,火邪上灼目絡。
  2. 痰濕阻絡:脾虛濕盛,痰濁內生,壅塞目竅,氣血失和。
  3. 氣血瘀滯:久病入絡,或外傷損目,血行不暢,目失所養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瞳神色變:瞳仁泛黃,如煙霧籠罩。
  • 視覺異常:視物昏花,眼前黑影飄動,或見燈火有虹暈。
  • 伴隨症狀:頭目脹痛、眼壓增高,或兼見口苦咽乾、胸脅悶痛等肝膽實熱之象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肝火熾盛證

    • 治法:清肝瀉火,熄風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龍膽瀉肝湯加減,酌加鉤藤、菊花、夏枯草。
  2. 痰濕上蒙證

    • 治法:化痰祛濕,開竅明目。
    • 方藥:溫膽湯合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,佐以石菖蒲、密蒙花。
  3. 氣滯血瘀證

    • 治法:活血化瘀,疏肝通絡。
    • 方藥:血府逐瘀湯加減,配合丹參、紅花等。

古籍記載

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提及:「黃風者,瞳神黃大,如金橘色。」強調此症與肝風痰火密切相關,需及早調治,以防變生他疾。

黃風內障之辨治,須結合全身證候與局部症狀,標本兼顧,以疏泄肝膽、調暢氣機為要,佐以通絡明目之品,方可緩解目疾之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