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疸

黃疸是一種病證名,指的是皮膚和眼球等部位出現黃色的證據。黃疸的造成原因多種多樣,包括肝細胞損傷、壞死、膽道阻塞、膽汁鬱滯、溶血等。黃疸的典型症狀有皮膚、黏膜和鞏膜發黃,尿液呈黃色,大便顏色變淺,並可能出現乏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和肝區疼痛等症狀。

黃疸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,包括血常規、肝功能、血清膽紅素和尿常規等檢查項目。治療方法根據病因不同而不同,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肝炎引起的黃疸,使用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解除膽道阻塞引起的黃疸,以及使用輸血治療溶血性黃疸。黃疸的預後取決於病因和治療效果,急性肝炎引起的黃疸通常預後較好,慢性肝炎引起的黃疸預後較差。

黃疸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,如新鮮蔬菜、水果、豆製品、魚和瘦肉等,應忌食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在護理方面,黃疸患者應注意休息,保持大便通暢,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。預防黃疸的方法包括個人衛生注意、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、避免食用生冷、不潔食物、不喝酒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肝炎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