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黃帶是婦女陰道中排出的一種黃色粘液,稠粘而淋漓不斷,間或微有腥臭。

常見證候:

1.濕熱黃帶:帶下量多,顏色呈黃綠色,有臭氣,外陰搔癢,或有刺痛感,每逢經期症狀加重。或帶下稠粘如膿,有穢臭氣,小腹墜痛,小便覺熱,舌苔薄黃,舌質紅或正常,脈搏濡數。

2.氣虛黃帶:黃帶日久不止,量多而稀薄,顏色淺黃無臭氣,月經週期不準,經期多延長,腰痠腿軟,食慾不振,面部及下肢或見浮腫,舌苔薄白,脈虛緩。

鑒別分析:

濕熱黃帶與氣虛黃帶:濕熱黃帶多由脾虛下注,久病化熱,濕熱積聚任脈,或感染病蟲所致;氣虛黃帶則因黃帶久不癒,脾氣益虛而引起。其辨證要點為:濕熱黃帶帶下顏色較深,質地稠厚有臭味,並伴有小腹墜痛或陰道刺痛、小便覺熱、舌苔黃、脈數等症狀;而氣虛黃帶則帶下顏色較淺,質地稀薄無臭味,並伴有腰痠腿軟、食慾不振、輕度浮腫等症狀。

濕熱黃帶的治療目標是清熱利濕、排膿止帶,方劑可以使用加味排膿湯,如果外陰搔癢可加入白蘚皮、鬼箭羽,同時可以使用蛇床子散煎水燻洗陰部;氣虛黃帶的治療目標是補脾益氣、升陽止帶,方劑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。

根據《傅青主女科.帶下》的記載,黃帶是由濕氣和熱氣合併形成的,濕氣是土氣,代表水的侵入;熱氣是火氣,代表木的生成。水本身是黑色,火本身是紅色,但當濕氣和熱氣結合時,本應變成紅色的,卻不能轉化,也無法恢復成黑色,經過煎熬後變成黃色。這是因為並非從水和火的化學反應形成的,而是從濕氣的影響下產生的。因此,將黃帶視為脾虛引起的濕熱症狀,只單純治療脾不能完全痊癒,因為不瞭解真正的水火相合形成的異常氣血,繞過任脈、子宮之間的流動,產生這種黃色。單純治療脾不能達到完全痊癒的效果。治療應該是補充虛弱的任脈,並清除腎臟的火炎,這樣纔能有所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