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皇甫坦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皇甫坦
皇甫坦,字履道,南宋時期著名醫家,生卒年不詳,為夾江(今屬四川)人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長眼科,並通曉養生之道,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均有深厚造詣。
醫學成就與事蹟
皇甫坦以眼科聞名,其診治眼疾的技術在南宋時期享有盛譽。據載,紹興年間(1131-1162年),顯仁太后患目疾,皇甫坦受薦入宮診治,療效顯著,太后目疾立癒。朝廷欲厚賜,然其淡泊名利,辭謝不受,後歸隱青城山。高宗趙構曾再度召見,詢以長生之術,皇甫坦答曰:「先禁諸欲,勿令放逸,丹經萬卷,不如守一。」強調清心寡欲、專注守神為養生根本,高宗聞之嘆服。
學術思想與中醫理論
- 眼科專長:
皇甫坦精於眼疾診療,其治法可能結合針灸、方藥與外治技術。南宋時期,中醫眼科已形成獨立體系,理論上重視「五輪八廓」學說,將眼部與臟腑經絡相聯繫。皇甫坦的治療或基於此,注重調理肝腎(目為肝之竅,瞳神屬腎),並可能運用活血化瘀、清肝明目等法。 - 養生觀:
其主張「守一」之說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養生理論相契合,強調精神內守、節制欲望以保身心健康。此觀點亦反映道家思想對中醫養生的影響,如《道德經》「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」之旨。 - 丹道與醫理結合:
皇甫坦提及「丹經萬卷」,顯示其對道教煉丹術或內丹修煉有所涉獵。中醫歷來重視「精、氣、神」調養,而內丹學說與中醫臟腑氣化理論相通,尤其注重心腎相交、水火既濟的生理平衡,此或為其養生術的理論基礎。
歷史評價
皇甫坦不慕榮利,以醫濟世,其言行體現傳統醫家「仁心仁術」的風範。其眼科技術與養生主張,不僅反映南宋醫學的專科發展,亦展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形神共調」的整體觀念。雖無著作傳世,然其事蹟載於史冊,為後世所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