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皇甫嵩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皇甫嵩
皇甫嵩,明代著名醫家,武林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家族世代行醫,祖父與父親皆為醫者,家學淵源深厚。皇甫嵩自幼習儒,然於儒學之餘,潛心鑽研醫學,尤精於本草之學,後撰有《本草發明》六卷,刊行於萬曆六年(1578年),為明代本草學重要著作之一。
學術成就與《本草發明》
《本草發明》一書以實用為宗旨,系統整理歷代本草文獻,並結合臨床經驗,對藥物性味、歸經、功效及應用進行深入闡釋。書中不僅收錄常見藥物,更注重藥物的配伍與臨床辨證使用,體現了中醫「辨證論治」的核心思想。
皇甫嵩在本草學上的貢獻,在於其對藥物機理的創新見解。他強調「藥性與病機相合」,主張用藥須依據患者體質與病情變化,而非拘泥於固定方劑。例如,書中對黃芪的論述,除補氣升陽外,更詳述其「通調營衛」之功,適用於表虛自汗及瘡瘍久潰不斂等證,顯示其對藥物功效的細緻觀察。
中醫理論的實踐與發展
皇甫嵩的醫學思想深受《內經》與《傷寒論》影響,重視陰陽五行與臟腑經絡理論。在《本草發明》中,他常引用《神農本草經》與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之說,並加以個人驗證,如對「人參」的論述,除肯定其大補元氣之效,亦指出「過服恐助火生熱」,反映其對藥物雙面性的認識。
此外,他對藥物的炮製與應用亦有獨到見解,如強調「生地黃」生用涼血,熟用滋陰;「附子」需經炮製以減其毒性,方能發揮溫陽散寒之效。這些論述不僅豐富了本草學內容,也為後世臨床用藥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歷史地位與影響
皇甫嵩的《本草發明》在明代本草學中佔有一席之地,其內容務實且貼近臨床,對江南地區的醫學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書中融合家傳經驗與個人心得,展現了明代醫家注重實證與創新的學風,亦為中醫藥學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良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