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肓之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肓之原

肓之原為中醫針灸學之重要概念,屬十二原穴之一,其定位與氣海穴相合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明確記載:「肓之原,出於脖胦。」其中「脖胦」即指氣海穴所在之處,位於腹部前正中線,臍下1.5寸。此穴為人體原氣匯聚之所,與三焦氣化功能密切相關,乃調理下焦、培補元氣之要穴。

在中醫理論中,「肓」意指臟腑之間膜原空隙之處,而「肓之原」即為此膜原之氣所發源。原穴為經氣深聚、輸注之部位,十二經脈各有一原穴,而肓之原屬任脈,主司人體先天之氣,與腎氣相通。氣海穴作為肓之原,具益氣固本、溫陽散寒之效,臨床多用於虛勞羸弱、氣機下陷、陽氣不足之證,如遺尿、泄瀉、月經不調等。

此外,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云:「臍下腎間動氣者,人之生命也,十二經之根本也,故名曰原。」此進一步闡明肓之原與腎間動氣之關聯,強調其為生命活動之根蒂。針刺或艾灸氣海穴,可激發此處原氣,調和陰陽,促進氣血運行,故歷代醫家視之為養生保健與治療虛證之關鍵穴位。

從經絡循行觀之,任脈為「陰脈之海」,氣海穴居其中,能統攝一身之陰氣,兼顧溫煦之功。與關元穴相配,更可增強補益元氣之效,體現中醫「治虛三穴」(氣海、關元、足三里)之配伍精髓。肓之原之理論,不僅反映中醫對人體氣化結構之深刻認識,亦為針灸治療與養生實踐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