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肓募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肓募穴
肓募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。其定位特殊,需從乳頭斜向臍中測量,取其中點,再從乳頭垂直向下延伸至測量終點,即為此穴。具體取穴法如下:以乳頭與臍中連線為基準,先測量兩者間距離,取其中點,再由此中點垂直向下延伸至與乳頭垂線相交處,即為肓募穴所在。左右各一,共兩穴。
主治功能
肓募穴主要用於調理氣機、消散積聚,其臨床應用包括:
- 結氣囊裹:指氣機鬱結、痰濕凝聚所形成的包塊,針藥難以觸及者,可灸肓募以溫通散結。
- 病後衰弱:久病氣血虧虛,元氣未復,灸之可培補正氣。
- 萎黃:與脾虛血弱相關,肓募穴能健脾益氣,改善面色萎黃。
- 腹中積塊疼痛:氣滯血瘀或寒凝所致的腹內癥瘕,灸肓募可活血散瘀、溫經止痛。
操作方法
肓募穴以灸法為主,常用艾炷灸3至7壯,或艾條溫和灸5至15分鐘。其定位鄰近腹部募穴(如中脘、天樞),故能調理臟腑氣機,尤擅疏導中焦鬱滯。
中醫理論基礎
肓募穴雖為經外奇穴,但其作用機制與「肓膜」理論相關。中醫認為「肓」指膈膜與腹膜之間的區域,為氣機升降之樞紐。此穴位於腹部,鄰近多條經脈(如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),故能調和脾胃、疏導三焦氣化。
配伍應用
臨床可配伍以下穴位以增強療效:
- 中脘:加強健脾和胃之效,適用於腹脹、消化不良。
- 氣海:益氣培元,治療氣虛乏力。
- 足三里:調理氣血,提升整體機能。
肓募穴的應用體現中醫「以灸通奇經」的特色,尤其適合氣機不暢、虛寒凝滯之證,為古代醫家治療疑難痼疾的重要經驗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