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肓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肓膜
肓膜為中醫解剖結構名詞,指位於心下膈上之間的脂膜組織,屬於三焦範疇,與臟腑之間的氣機運行密切相關。《素問·痺論》提及:「熏於肓膜,散於胸腹。」王冰註解進一步闡明:「肓膜,謂五臟之間鬲中膜也。」此處「鬲」通「膈」,意指肓膜分布於五臟之間的膈中膜層,為氣血津液輸布的重要通路。
肓膜與三焦的關係
肓膜在中醫理論中與三焦功能相聯。三焦為「決瀆之官」,主司全身水液代謝與氣化,而肓膜作為三焦的實質結構之一,具有疏導氣機、滲灌津液的作用。其位置介於心肺與脾胃之間,故與上焦「宣發」、中焦「運化」功能息息相關。若肓膜氣機不暢,可能影響胸膈間的氣血運行,導致痞滿、脹悶等症狀。
肓膜的病理表現
《黃帝內經》指出,外邪侵襲或內傷情志,可導致肓膜功能失調。例如:
- 寒邪凝滯:寒性收引,易使肓膜氣血凝滯,出現胸膈冷痛、呼吸不利。
- 濕熱蘊結:濕熱之邪熏灼肓膜,可能引發胸腹煩熱、痰飲停聚。
- 氣滯血瘀:情志抑鬱或久病入絡,可致肓膜氣血瘀阻,形成癥瘕積聚。
肓膜的治療應用
古典醫籍中,針對肓膜病證的治法多從「通調三焦」入手,如:
- 藥物:選用瓜蔞、薤白、半夏等寬胸散結之品,或配合活血化瘀的丹參、赤芍。
- 針灸:可取膻中、中脘等穴以疏導肓膜氣機。
肓膜雖非現代解剖學明確記載之結構,但在中醫理論中,其功能體現了臟腑間「膜原」與氣血津液輸布的獨特觀念,為臨床辨治胸膈疾患的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