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緩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緩風,中醫病名。指腳氣病。《濟生方》論述腳氣時稱:「黃帝時名為厥,兩漢之間,名曰緩風,宋齊之後,謂之腳氣,其名雖不同,其實一也。」
緩風的病因病機,主要在於脾胃虛弱,不能運化水濕,水濕停聚於下,化生痰飲,阻遏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出現肢體麻木、疼痛、腫脹等症狀。
緩風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肢體麻木、疼痛、腫脹:是緩風的主要臨床表現。多見於下肢,也可累及上肢。麻木、疼痛的程度不一,輕者僅有麻木感,重者可伴有劇烈疼痛。腫脹多為輕度,局部皮膚可有輕度紅腫,按之有凹陷。
- 腹脹、便溏:是緩風的常見伴症。多見於脾胃虛弱者。腹脹可伴有噯氣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便溏多為稀薄、不成形,或伴有黏液。
- 其他症狀:如頭暈、耳鳴、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,多見於氣血虛弱者。
緩風的治療,以健脾益氣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可選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薤白白朮湯等。急性期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。
緩風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肥甘厚味,以免加重脾胃負擔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緩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