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胡澍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胡澍(1825-1872年),清代醫家。字荄甫,又字甘伯,號石生。安徽績溪人。咸豐九年(1859年)中舉,後捐官任戶部山西司郎中。中年因體弱多病,遂棄官從醫,潛心岐黃之術。

胡氏精研《內經》,尤重《素問》。其代表作《黃帝內經素問校義》(1872年)以考據學方法訓釋經文,針對王冰注本中訛誤難解之處,援引《說文》《爾雅》等典籍,從文字、音韻、訓詁角度進行校勘。如考證「痺」字本義為「閉塞不通」,闡明《素問·痺論》病機要旨;辨「痿」與「萎」之別,釐清《痿論》經文原義。書中多見以經解經之例,展現乾嘉學派治學特色。

其學術特點有三:一重版本校讎,參酌全元起、林億諸本;二通小學根基,以字形字音求字義;三結合臨床,如釋「脫營」為情志所傷之虛證,引《靈樞》互證。雖僅成書一卷,然開清代以樸學治醫經之先河,與俞樾《內經辨言》、孫詒讓《素問王冰注校》並稱晚清《素問》校勘三大家。

胡澍另撰有《釋人疏證》,以《內經》理論闡釋人體結構命名淵源,展現其「醫儒互通」之思想。其醫學見解散見於與俞曲園、汪曰楨等學人信札,論及運氣學說、脈法要訣等,惜未成專著。晚年致力於《神農本草經》輯佚工作,未竟而卒,遺稿多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