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胡洽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胡洽,南北朝時期劉宋醫家,一稱胡道洽,廣陵(今江蘇江都)人。其人性好音律,然精研醫理,以濟世活人為志業,醫名盛於當時。所著《胡洽百病方》二卷,惜已散佚,僅部分內容散見於後世醫籍引述。

胡洽之醫術承襲漢魏以來之經驗方傳統,尤擅內科雜病與急症救治。其方藥組合注重「簡便效驗」,反映南北朝時期民間醫方之特色。據《外臺秘要》、《醫心方》等古籍所載,胡洽方中常見以麻黃、附子等辛溫之品配伍黃芩、黃連等苦寒藥,體現「寒熱並用」之治法,針對寒熱錯雜之證,此思路對後世仲景學派與溫病學派均有啟發。

在理論方面,胡洽雖無專著傳世,然從殘存方劑可窺其重視「邪正相爭」之病機觀。如治傷寒方中,強調發汗解表時兼顧脾胃氣機,避免過汗傷陽;治痢疾則主張「通因通用」,佐以調氣活血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通則不痛」之理相合。此外,其方中多見茯苓、澤瀉等利水滲濕藥,顯示對水濕病邪致病之重視,此觀點後世為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從正所發揮。

胡洽之醫學實踐,上承《傷寒雜病論》之辨證體系,下啟隋唐方書之薈萃風氣,在南北朝醫學過渡期中具承先啟後之地位。其佚方雖不復見全貌,然透過歷代醫家轉引,仍可窺見六朝醫方樸實而靈活之特色,為研究中古醫學流變的重要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