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胡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胡軻

胡軻,五代後晉時期著名眼科醫家,以精湛針術聞名於世。據史料記載,其曾為吳越王錢鏐(852-932年)施針療疾,成功治癒眼患。錢鏐感念其術,厚賜財帛,然胡軻淡泊名利,婉拒不受,足見其醫德之高潔。

醫術特色與中醫理論背景

  1. 針法與眼科應用
    胡軻善用針刺療法,此技藝源於中醫「經絡學說」。中醫認為,眼疾多與肝、腎二臟相關,所謂「肝開竅於目」、「腎精上注於目」。針刺可疏通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等相關經絡,調和氣血,改善局部氣滯血瘀或虛損狀態。胡軻之術,或結合「五輪八廓」理論,針對眼部分區(如瞳神屬腎、白睛屬肺)施以精準治療。
  2. 辨證思維
    五代時期,眼科已發展出獨立辨證體系。錢鏐所患眼疾,可能屬「肝火上炎」、「肝腎陰虛」或「風熱犯目」等證型。胡軻或依患者體質,輔以瀉火、滋陰、祛風等針法,如取太衝穴瀉肝火、照海穴滋腎陰,展現「同病異治」的中醫核心思想。
  3. 醫德與養生觀
    胡軻拒受厚賜之舉,反映中醫「醫乃仁術」的傳統。其行醫或亦重視「治未病」,強調起居有常、調攝情志以護目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「起居如驚,神氣乃浮」,暗合後世眼科調養之道。

歷史定位

胡軻雖史料記載簡略,然其技藝承襲漢唐針灸精髓,並為宋元眼科發展奠定實踐基礎。其案例亦印證中醫「外治法」於眼科的早期應用,後世《銀海精微》等專著或間接受其啟發。胡軻之術,可視為五代醫家融合理論與臨床的具體展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