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中乾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中乾舌

紅中乾舌為中醫舌診之重要徵象,指舌質呈現紅色,且舌面中心部位乾燥少津。此舌象多因心胃火熾,灼傷津液所致,反映體內陰液不足、陽熱偏亢之病理狀態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火亢盛:心開竅於舌,心火熾盛則上炎於舌,耗傷津液,致舌質紅赤而乾燥。
  2. 胃火熾灼:足陽明胃經循行絡舌,胃火內熾則燔灼津液,舌中心屬胃,故見該處乾燥。
  3. 陰液虧損:熱邪久羈或素體陰虛,津液不足,無以上承濡潤舌面,遂見舌紅乾燥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舌象特徵:舌質紅赤,苔少或薄黃,舌面中心區域明顯乾燥,甚則出現裂紋。
  • 伴隨症狀:常見心煩口渴、口舌生瘡、小便短赤、大便乾結等熱盛傷津之證。

治法方藥

治宜 清瀉心胃之火,佐以養陰生津,可選用以下方藥:

  • 清心瀉火:黃連解毒湯、導赤散等,以黃連、梔子、竹葉清心降火。
  • 清胃養陰:玉女煎加減,以石膏、知母清胃熱,生地、麥冬滋陰潤燥。
  • 生津潤舌:酌加天花粉、石斛、玄參等,以助津液上承。

辨證要點

紅中乾舌需與其他熱證舌象鑑別:

  • 舌紅苔黃厚:多屬實熱壅盛,熱未傷陰。
  • 舌絳少津:熱入營血,陰傷更甚。
  • 舌紅無苔:陰虛內熱,津液枯涸。

此舌象提示火熱內熾、陰液受損,臨床須結合脈證,細辨心胃火熱之輕重及陰傷程度,靈活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