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中淡黑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中淡黑舌

紅中淡黑舌為中醫舌診中的特殊病狀,指舌質呈紅色,中央部分見淡黑色滑苔。此舌象多因臟腑實熱內熾,熱毒深重,鬱而化黑,屬中醫「黑實熱證」之範疇。

病因病機

此舌象的形成,主要與以下病理機制相關:

  1. 陽明腑實熱盛:邪熱內傳陽明,燥熱與腸中糟粕互結,形成腑實,熱毒上熏於舌,致舌紅而中央現淡黑苔。
  2. 熱極生黑:熱邪極盛,燔灼津液,苔色由黃轉黑,因熱勢未至極點,故呈淡黑色,而非深黑燥裂。
  3. 濕熱鬱蒸:若兼夾濕邪,熱與濕搏結,苔色可顯滑膩而淡黑,提示熱中夾濕之象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常見以下症狀:

  • 壯熱不退:高熱面赤,汗出不解。
  • 煩躁不安:熱擾心神,甚則譫語。
  • 腑氣不通:大便秘結,腹滿硬痛。
  • 小便短赤:熱灼津液,尿量少而色深。

治法與方藥

此證屬急重實熱,當以苦寒攻下為法,急瀉內熾之熱毒,方選:

  • 大承氣湯(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芒硝):峻下熱結,適用於陽明腑實、燥屎內結者。
  • 黃連解毒湯(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):清瀉三焦火毒,適用於熱毒充斥上下。
    若兼濕熱鬱滯,可佐以茵陳蒿湯,清利濕熱並行。

舌象辨析

紅中淡黑舌需與其他黑苔舌象鑑別:

  • 深黑燥苔:熱極津枯,苔黑而乾裂,屬陰液耗竭之危候。
  • 灰黑滑苔:寒濕內盛,苔色灰黑而水滑,多伴畏寒肢冷。
    紅中淡黑舌的特點在於舌紅為本,黑苔滑潤,提示熱毒雖盛,尚未盡傷陰津,然若不急治,恐進一步化燥傷陰。

此舌象多見於外感熱病極期或內傷雜病中熱毒壅盛之證,臨床須結合脈證,細審病機,及時攻邪以截斷病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