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硬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紅硬舌乃中醫舌診重要徵候之一,其病機深涉臟腑氣血盛衰與邪正消長。此症特徵為全舌質地堅硬板滯,色現深紅或絳紫,甚者舌根強直而語言蹇澀。究其病因,可溯三端:
一為陽明熾盛之候。邪熱內傳氣血兩燔,舌絡受灼則現深絳,熱極生風則舌體強硬。《傷寒論》所謂「陽明病,舌上燥而渴」即含此機,宜白虎湯合犀角地黃湯急瀉營血之熱。若兼見芒刺焦裂,乃腑實燥結之兆,當佐以承氣輩通下存陰。
二屬肝風鴟張之證。其特異處在舌尖猶能顫動而根部板硬,此乃腎水虧於下,肝陽亢於上,風痰循足厥陰經上擾舌本所致。臨床多伴頭目眩暈、肢體震顫,急宜羚角鉤藤湯平肝息風,佐以安宮牛黃丸開竅滌痰。若舌邊現瘀斑,則需參入桃仁、地龍等通絡之品。
三見脾腎將敗之危象。舌短縮難以伸出口外,色如豬肝而乾枯無津,此乃命門火衰不能蒸騰津液,太陰脾土失於溫煦所致。《內經》云「脾脈連舌本,腎脈挾舌本」,此時當以附子理中湯溫補脾腎,佐以龜鹿二仙膠填精益髓。若見舌面如鏡,則屬真陰耗竭,亟需大劑三甲復脈湯救逆。
此症辨治尤須察其兼夾:若紅硬舌而苔黃膩,屬濕熱膠結,當參入甘露消毒丹;若舌強伴流涎不止,乃痰濁上泛,需加用半夏、南星;至若戰後高熱見此舌象,多屬疫毒內陷,宜按溫病「入血就恐耗血動血」之訓,重用紫雪丹等解毒涼血之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