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環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環中穴
定位與取穴
環中穴為經外奇穴,首載於《中國針灸學》。其位置在環跳穴與腰俞穴連線的中點處。環跳穴位於臀部,側臥屈股時,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/3與內2/3交點處;腰俞穴則在骶部,正對骶管裂孔。取穴時可先定位此二穴,再於其連線中點處取環中穴。
主治功效
環中穴主要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,其作用機理與疏通足少陽膽經及局部氣血瘀滯相關。坐骨神經痛在中醫屬「痹證」範疇,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或氣滯血瘀導致經脈不通,引發下肢放射性疼痛、麻木。環中穴位於臀腿部經絡交會之處,針刺或艾灸此穴可調和氣血、散寒除濕,緩解疼痛。
針刺與灸法
- 針刺:直刺1-1.5寸,得氣後可行提插捻轉手法,以局部酸脹或向下肢傳導為度。
- 艾灸:
- 艾炷灸:5-15壯。
- 艾條灸:溫和灸10-30分鐘,以局部溫熱透達深部為宜。
中醫理論與配伍
環中穴雖為經外奇穴,但其作用與鄰近經穴相輔相成。臨床常配伍環跳穴、陽陵泉穴以增強疏經通絡之效;若屬寒濕型痹證,可加灸腎俞穴、命門穴以溫陽散寒;氣滯血瘀明顯者,可配委中穴刺絡放血,以活血化瘀。
現代應用
現代針灸學中,環中穴除用於坐骨神經痛外,亦擴展至腰椎間盤突出、梨狀肌綜合徵等引起的下肢疼痛,其機制可能與調節局部神經傳導及肌肉張力有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