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環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環死
「環死」為中醫古籍中所載之特殊病理概念,首見於《素問·診要經終論》,原文提及:「中心者環死。」意指邪氣直中心臟,可致人體經氣運行一周(十二時辰)內死亡。清代醫家張誌聰於註解中明確指出:「環者,一周時也。」此處「環」指十二時辰之循環周期,即一晝夜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氣運行與時辰關係
中醫認為,人體經氣依十二經脈順序流注,與一日十二時辰相應(子午流注學說)。若邪氣直中要害(如心臟),可能阻斷經氣環周,導致氣血驟絕。《靈樞·經脈》亦強調「經氣終絕」之危象,與「環死」概念相通。 - 心為君主之官
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稱心為「君主之官」,主神明與血脈。邪中心臟,則神明失守,血脈閉阻,故病勢凶險。此與現代醫學「心源性猝死」部分契合,但中醫更強調氣機驟斷之病機。 - 環死的病理延伸
後世醫家將「環死」引申為急症危候之時間判斷。如《類經》提及,某些外感熱病若邪傳心包,可能於特定時辰內惡化,反映「環周氣絕」之理論。
古籍相關論述
- 《傷寒論》雖未直接提及「環死」,但對「六經傳變」與死候時辰有詳細記載,如「少陰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惡寒者……」,隱含時辰與預後之關聯。
- 《難經·二十四難》論五臟氣絕,亦提到「神舍於心」,心氣絕則神亡,可視為「環死」之臟象學依據。
與其他術語區別
「環死」不同於「暴死」或「猝死」,其強調「經氣環周終止」之時間性,而非單純形容死亡速度。此概念凸顯中醫對生命節律與氣機循環的重視,為傳統時間醫學之體現。
(全文以中醫經典理論為核心,未涉現代醫學建議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