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環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環崗
環崗為經外穴別名,見載於《針灸集成》,與「團崗」同指一穴。此穴位於人體背部,屬經外奇穴範疇,臨床應用雖不如十四經穴廣泛,但在特定病症調理中具有一定作用。
定位與取穴
環崗(團崗)之具體位置,歷代醫籍記載略有出入,然多定位於背部,約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處。取穴時可令患者俯臥,沿脊柱兩側觸摸,於局部筋肉隆起處按壓,若有明顯痠脹感,即為該穴所在。
穴性與主治
環崗屬局部取穴,其性偏於通調氣血、舒筋活絡,主治範圍多與背部經氣不暢相關,如:
- 背脊強痛:因風寒濕邪侵襲或勞損所致之背部拘急、轉側不利。
- 腰骶痠重:與膀胱經氣滯相關,可配合腎俞、大腸俞共奏緩解之效。
- 脾胃不調:背部穴位亦能影響內臟功能,環崗鄰近脾俞、胃俞區域,間接輔助調理脘腹脹滿。
刺灸方法
古法記載多以針刺或艾灸施治:
- 針刺:直刺0.5~1寸,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手法,適用於急症疼痛。
- 艾灸:以艾條溫和灸10~15分鐘,適用於虛寒性背痛。
學術淵源
環崗之名,體現中醫取穴「以形喻位」的特點,「環」意指其位置周繞脊柱,「崗」則形容局部筋肉隆起如丘。此穴雖歸為經外奇穴,然其理論基礎仍不離經絡學說,尤其與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密切相關,透過刺激可調節背部陽氣之輸布。
現代應用
現代針灸臨床中,環崗較少單獨使用,多作為輔助穴位,配合主穴治療慢性背肌勞損或脊柱相關疾病。亦有醫家將其應用於內科雜症的配穴方案中,體現中醫「外治內效」的整體觀。
綜上,環崗雖非主流腧穴,然其定位與功能仍具中醫特色,值得進一步探究與實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