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壞傷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壞傷寒,病證名。即傷寒壞病。見《諸病源候論.傷寒諸候》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五:「壞傷寒者,以醫者不辨陰陽,錯謬下汗,置病不解,壞證亂經。又傷寒過經,熱留臟腑,病候數變,久而不差,陰陽無復紀律,皆名壞病。」

壞傷寒的病因,一是醫者不辨陰陽,錯謬下汗,置病不解,壞證亂經。二是傷寒過經,熱留臟腑,病候數變,久而不差,陰陽無復紀律。

壞傷寒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發熱不退,或反覆發熱,熱勢偏高。
  2. 惡寒重,發熱輕,或無惡寒,但有發熱。
  3. 出汗不暢,或大汗淋漓。
  4. 口渴,但不想喝水。
  5. 心煩,失眠。
  6. 食欲不振,或腹脹腹痛。
  7. 大便干,或溏泄。
  8. 小便短赤,或黃赤。
  9. 舌質紅,苔黃,脈數。

壞傷寒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,涼血止汗為主。可用白虎湯、犀角地黃湯、生脈散等方藥治療。

壞傷寒的預後,一般來說,如果治療及時,病情可以得到控制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壞傷寒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