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滑翳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滑翳內障
滑翳內障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屬「圓翳內障」範疇。其特徵為瞳神(瞳孔)內出現翳障,形如水銀珠子,光滑流動,遮蔽神光,致使患者視物模糊,甚則無法辨識人物。此病名首見於古代醫籍,如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等,歸於「內障眼病」類別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滑翳內障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脾虛濕濁上泛,導致目竅失養,晶珠(相當於西醫之晶狀體)逐漸混濁而成。此外,風火痰濕上攻目系,或氣血瘀滯,亦可加速翳障形成。其病位在瞳神,與肝、腎、脾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瞳神內可見翳障,色白或泛青,表面光滑如珠,隨眼球轉動而微微晃動,狀若水銀流淌。
- 視覺障礙:初起視物昏矇,如隔薄霧;病情加重後,翳障遮蓋瞳神,僅存光感,甚則失明。
- 兼症:或伴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(肝腎陰虛證),或見脘腹脹滿、痰多黏膩(脾虛濕盛證)。
治法與方藥
傳統中醫治療滑翳內障,除內服藥物調理臟腑外,亦重視外治技法:
-
內治法
- 肝腎陰虛:宜滋補肝腎、益精明目,方用杞菊地黃丸或石斛夜光丸加減。
- 脾虛濕泛:治以健脾化濕、升清降濁,方選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。
- 氣滯血瘀:可選血府逐瘀湯配合通絡明目之品,如密蒙花、谷精草等。
-
外治法
- 金針撥障術:古代眼科手術療法,以特製金針撥離混濁之晶珠,使其偏離瞳神區域,恢復部分視力。此法見載於《目經大成》,為中醫眼科獨特技藝。
與其他內障鑑別
滑翳內障與「浮翳內障」(翳障浮於表面)、「沉翳內障」(翳障深陷)等同屬圓翳內障變證,然其翳體光滑流動為辨證關鍵。
此病記載反映中醫對內障的細緻觀察,結合臟腑辨證與外治技術,展現傳統眼科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