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滑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滑翳

滑翳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翳障類疾患,其特徵為眼內翳障形如水銀珠子,表面光滑流動,患者多無明顯疼痛感,亦少見淚液分泌異常。此病首載於元代危亦林所撰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六,歸屬於「內障」範疇,後世亦稱「滑翳內障」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滑翳的形成與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密切相關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虧虛則目失所養;腎主藏精,精虧則髓海空虛,目竅失於濡潤。此外,風邪上擾、痰濕內蘊亦可導致眼內氣血瘀滯,形成翳障。其病位多在瞳神(相當於現代醫學之晶狀體或玻璃體),因翳障質地滑利,故得名「滑翳」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初起可覺視物昏矇,如隔薄霧,或見眼前有固定點狀陰影,翳障隨眼球轉動而輕微浮動,狀若水銀滾珠。病情進展後,視力逐漸下降,但無紅腫熱痛等外障症狀,亦無淚出不止之象。此與「冰翳」(翳障堅硬固定)、「浮翳」(翳障淺表浮動)等病證有所區別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腎陰虛型:伴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2. 氣血兩虛型: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舌淡脈弱。
  3. 痰濕上泛型:胸悶脘痞、舌苔厚膩,脈滑。

治療原則

以補益肝腎、養血明目為主,佐以化痰通絡。常用方劑如杞菊地黃丸滋養肝腎,益氣聰明湯補氣升陽,或溫膽湯化濕祛痰。針灸可選睛明、肝俞、腎俞等穴,以調和氣血。外治法則較少應用,因滑翳病位深在,藥物難達。

滑翳作為內障眼病之一,其辨證需結合全身症狀,與其他翳證鑑別,方能準確施治。歷代醫家對其論述多散見於眼科專著,如《銀海精微》、《目經大成》等,均強調「從內而治」之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