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滑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**滑泄(註一)**是一種中醫病名,也被稱為滑瀉,多出現在久瀉久虛下脫的情況下,大便無法自制,頻繁排出成稀薄如水的形狀;肛門變得像竹筒一樣,日夜不斷。同時伴隨食量減少、形寒肢冷、腫脹、呼吸短促、體重減輕、精神疲乏等症狀。治療上應該固澀止瀉、增強正氣。

滑泄病症可分為寒滑和熱滑,脾腎虛寒主導的是寒滑,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加肉豆蔻、補骨脂、炮薑、肉桂等中藥;若病情嚴重可使用八柱散、扶脾丸、肉豆蔻飲等方劑。而保持熱邪不過久、中氣不下陷則為熱滑,治療可用固腸丸、訶子散等方劑進行調理。請參閱久泄條進一步瞭解。

滑泄的症狀表現為大便不成形,呈現稀薄如水,甚至有水樣便,排便頻繁,一天可達數十次,泄瀉無法控制。患者常伴有食慾不振、腹痛、腹脹、腰膝酸軟、四肢乏力、面色蒼白、精神疲憊等症狀。

滑泄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脾胃虛弱:脾胃是人體消化吸收和代謝功能的中心,脾胃虛弱會導致水谷精微無法正常吸收,引發大便不成形、稀薄如水的症狀。

  2. 肝腎不足:肝腎主要儲藏精氣,精氣能生產髓液,髓液則能滋潤骨骼。肝腎不足會導致骨骼缺乏滋潤,引發腰膝酸軟、四肢乏力等症狀。

  3. 濕熱下注:濕熱下注會導致腸道黏膜發生充血、水腫現象,造成大便不成形、稀薄如水的症狀。

  4. 氣虛下陷:氣虛下陷會導致中氣不足,進而引發大便不成形、稀薄如水的症狀。

滑泄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補益脾胃:脾胃虛弱是滑泄的主要病因,因此補益脾胃是治療滑泄的重要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。

  2. 滋補肝腎:肝腎不足是滑泄的另一個重要病因,因此滋補肝腎也是治療滑泄的重要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熟地黃、山藥、枸杞子、杜仲等。

  3. 清熱利濕:濕熱下注是滑泄的另一個重要病因,因此清熱利濕也是治療滑泄的重要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白茅根、車前子等。

  4. 固澀止瀉:滑泄患者常伴有大便失禁,因此固澀止瀉也是治療滑泄的重要方法。常用的中藥有益智仁、山藥、芡實等。

預防滑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
  2. 保持正常作息,充足的睡眠。
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
  4. 維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5. 定期檢查健康狀況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註一:滑泄:中醫學上的病名,又稱滑瀉。病因多為久瀉久虛下脫,使泄瀉不能自制。症狀為大便不成形,稀薄如水,排便頻繁,可達數十次,伴有肛門失禁,患者常伴有食慾不振、腹痛、腹脹等症狀。治療上宜固澀止瀉,同時扶正祛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