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滑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滑痰
證名,指咳嗽時痰液易於咳出,質地滑利之症。此證多因脾虛濕盛,運化失職,水濕聚而為痰,痰濕上泛於肺所致。
病因病機
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氣虛弱,或飲食不節、過食生冷,損傷脾陽,則水濕不化,聚濕成痰。痰濕隨氣上逆,貯於肺中,形成滑痰。此類痰液多色白質稀,易於咳出,且常伴有胸悶、納呆、舌苔白膩等脾濕之象。
臨床表現
- 痰液特徵:痰質滑利,咳吐順暢,量多而稀。
- 伴隨症狀:常見胸脘痞滿、食欲不振、肢體困重,或大便溏薄等脾虛濕困之症。
- 舌脈:舌淡胖、苔白膩,脈濡滑。
治療原則
以健脾燥濕、化痰止咳為主,忌用滋潤黏膩之品,以免助濕生痰。
常用方藥
- 藥物:
- 半夏、天南星:性溫燥,善燥濕化痰,為治滑痰要藥。
- 陳皮、茯苓:理氣健脾,滲濕以杜生痰之源。
- 蒼朮、白朮:健脾燥濕,增強運化之力。
- 方劑:
- 二陳湯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為基礎化痰方。
- 六君子湯(《醫學正傳》):益氣健脾,化痰止咳,適用於脾虛痰盛者。
鑑別診斷
- 燥痰:痰少黏稠,難咳出,屬肺燥陰虛,與滑痰之濕盛迥異。
- 寒痰:痰清稀多泡沫,兼畏寒肢冷,乃陽虛水泛所致。
滑痰屬痰證之一,臨床需結合整體辨證,調理脾肺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