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滑可去著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滑可去著
「滑可去著」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「十劑」治法之一,意指以具潤滑通利特性之藥物,祛除體內黏滯纏結之病邪。此理論首見於《神農本草經》,後由《湯液本草》明確提出:「滑可以去著,冬葵子、榆白皮之屬是也。」其核心在於透過藥性滑利之品,疏通氣血、滲濕濁、解膠結,尤適用於濕熱瘀阻或痰濁黏滯所致之病證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「著」為病邪留著難去之態,多因濕熱、痰濁、砂石等有形實邪膠著於經絡臟腑,導致氣機壅塞。此類病證常見排尿澀痛、關節腫痛固定、痰黏難咯等表現。「滑」類藥物性多甘淡滲利,能潤竅道、滲濕濁、軟堅結,如《本草綱目》所言:「滑劑主通利,猶如油之潤物」,故可化解黏滯之邪。
代表藥物與方劑
-
常用藥物
- 冬葵子:甘寒滑利,善通淋滑腸,《得配本草》稱其「滑竅利溺,消水腫」。
- 榆白皮:甘平,利水通淋兼活血,《千金方》用其治「小便卒淋」。
- 滑石:清熱滲濕,為「滑可去著」要藥,《醫學啟源》謂其「滑能利竅,通壅滯」。
- 其他如石韋、海金沙、木通等,均具滑利通滯之效。
-
經典方例
- 葵子散(《證治準繩》):以冬葵子為君,配伍榆白皮、石韋、木通,主治石淋砂結,症見尿痛帶血、砂石阻塞。臨床常加金錢草、雞內金增強化石之力。
- 八正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雖以清熱瀉火為主,然其中滑石、車前子等滑利之品,亦體現「去著」之功,適用於濕熱淋證。
臨床應用
「滑可去著」法不僅用於淋證,亦廣泛運用於:
- 痰飲咳喘:如貝母、瓜蔞仁潤滑化痰,治痰黏胸膈。
- 腸燥便秘:火麻仁、郁李仁潤腸通便,解燥屎內結。
- 婦科癥瘕:配合活血藥如桃仁、紅花,化瘀血積聚。
此治法強調「通」與「潤」結合,需辨明病邪性質與部位,配伍清熱、化瘀等法,方能標本兼治。歷代醫家如張子和、李東垣等,皆於著作中闡發其妙用,足見其於中醫治則之重要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