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花心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花心風
花心風,又稱「花癲」,為中醫古籍所載之病名,見於謝觀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此症屬情志病範疇,多因七情過極、心神失守所致,其病機與臟腑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心、肝、腎三臟為要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花心風之發作,多因情志不遂,長期鬱結,或思慮過度,耗傷心脾,導致心陰不足、虛火內擾。肝主疏泄,情志抑鬱則肝氣鬱滯,久鬱化火,上擾心神;腎藏精,若腎陰虧虛,水不制火,亦能引發虛陽浮越、神不守舍之象。此類病證常見於素體陰虛,或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者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見精神恍惚、言語錯亂,或情緒亢奮、多言躁動,甚則舉止失常,如見異性則表現異常親暱,或有不當言行。部分患者伴隨面赤、口乾、失眠多夢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陰虛火旺之象;若兼肝鬱化火,則可見脅脹、易怒、脈弦數等症。
辨證論治
-
陰虛火旺型
- 主證:煩躁不寧、顴紅盜汗、夢遺滑泄、舌紅少津。
- 治法:滋陰降火,安神定志。
- 方藥:可選用黃連阿膠湯加減,或天王補心丹滋養心陰。
-
肝鬱化火型
- 主證:急躁易怒、胸脅脹痛、口苦咽乾、脈弦數。
- 治法:疏肝瀉火,鎮心安神。
- 方藥:丹梔逍遙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,佐以龍骨、牡蠣等重鎮之品。
-
痰熱擾神型
- 若兼見痰濁內蘊,症見言語錯亂、喉中痰鳴,可配合溫膽湯清化痰熱。
古籍論述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「癲狂」之證,與花心風部分症狀相類,強調「癲屬陰,狂屬陽」,而花心風多偏於陰虛陽亢之證。清代《張氏醫通》亦載有情志異常之治,主張「調氣為先,養神次之」,重視疏肝解鬱與滋陰並行。
花心風一症,雖古籍記載簡略,然其辨證核心在於調和陰陽、疏瀉相火,並注重精神調攝,以恢復心神安寧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