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護睛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護睛水
護睛水為中醫眼科名詞,首見於清代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一,其載:「白睛最堅屬肺金,內藏護睛水,如雞子清之稠濃。」此處所述之護睛水,乃藏於白睛(即眼球外層之鞏膜與結膜)內,質地稠密清澈,狀若雞蛋清,功能滋養眼目、維持睛珠潤澤。
從中醫臟象理論而言,白睛屬肺金所主,肺氣宣發津液上承於目,化為護睛水,與肝血、腎精共濟,形成目竅之陰液基礎。其性質與「神膏」(玻璃體)相近,皆為眼內重要津液,然護睛水更強調其濡潤白睛與護衛目絡之功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與五臟關係:肺主氣,司宣發,護睛水之生成賴肺氣布散水精;肝藏血,開竅於目,肝血充盈則護睛水得養;腎主水,藏精,腎陰上注於目,助護睛水生化。
- 病理關聯:若肺燥津虧、肝血不足或腎陰虛耗,皆可致護睛水枯涸,症見白睛乾澀、視物昏矇,甚則睛珠失潤而生翳障。
功能特性
護睛水質地稠而不滯,清而不稀,具「潤燥護絡」之效:
- 潤澤目竅:滋養白睛及目絡,防外邪燥火傷目。
- 涵養神光:與瞳孔之「神水」相輔,維持視物清明。
此概念體現中醫「津液灌睛」之獨特觀點,強調眼目健康需內外津液協調,與西醫玻璃體之解剖描述雖有相通,然中醫更重其生理動態與臟腑聯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