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戶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戶門

定義與源流
戶門為中醫解剖名詞,屬消化系統「七衝門」之一,首見於《難經·四十四難》:「唇為飛門,齒為戶門。」古人將消化過程喻為「門戶」之開闔,七衝門分別對應食物運化之關鍵部位。其中,戶門專指上下齒牙,象徵食物進入人體之首要關卡,猶如家宅外門,主司咀嚼與初步分解,為後續脾胃運化奠定基礎。

中醫理論中的功能

  1. 主司咀嚼,助運化
    齒為骨之餘,腎氣所主,然其功能直接影響脾胃運化。《靈樞·脈度》提及「脾和則口能知五穀」,齒牙(戶門)健全則咀嚼充分,使水穀化為細糜,減輕脾胃負擔。若戶門失職,如齒搖、齲蝕,可致食滯不化,甚而引發脘脹、噯腐等症。
  2. 與經絡臟腑之聯屬
    齒牙與多條經絡相關:

    • 足陽明胃經:入上齒,主司受納。
    • 手陽明大腸經:入下齒,主傳導糟粕。
      此外,腎藏精主骨,齒為骨之餘,故年老腎虛者常見齒搖;而胃火熾盛或大腸實熱時,亦可見齒齦腫痛、出血,反映臟腑病機。
  3. 與「飛門」之協作
    戶門與飛門(唇)共構消化第一道屏障。《醫宗金鑒》云:「飛門開而戶門啟」,唇齒協調則納食有序。臨床上,中風患者若見「口僻」(口角歪斜),常伴咀嚼障礙,即飛門、戶門同病之例。

病理表現與辨證

  • 胃火上炎:齒齦紅腫熱痛,或見牙宣出血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治宜清胃瀉火,如清胃散加減。
  • 腎虛齒搖:齒根鬆動、隱痛,伴腰膝痠軟,脈沉細。多屬腎精不足,方用六味地黃丸佐骨碎補。
  • 濕熱蘊結:齒齦腐潰溢膿,口氣穢濁,苔黃膩。常見於牙疳,需清熱化濕解毒,如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。

古籍佐證
《類經》註解戶門:「齒為戶限,防物之粗礪以傷內腑。」強調其篩濾之功;《證治準繩》更直言:「齒病不治,則邪乘虛入胃」,凸顯戶門失守對全身之影響。

現代應用啟示
中醫臨床重視戶門狀態,如齒痕舌(舌邊齒印)多提示脾虛濕盛;針灸治療牙痛,常取合谷(手陽明)、內庭(足陽明)等穴,皆體現「戶門—經絡—臟腑」一體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