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胡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胡鐸(生卒年不詳),明代醫家,維揚(今江蘇揚州)人,主要活動於16世紀上半葉。其醫術精湛,臨證經驗豐富,於當時醫林頗負盛名,為世人所敬重。
胡鐸之醫術承襲傳統中醫理論,重視辨證施治,尤擅內科雜病及方劑配伍。其部分醫案與臨床所用秘方,後經明代醫家郭鑑收錄於《醫方集略》一書中,得以流傳後世。雖原書已佚,但從散見文獻可知,胡鐸用藥講究君臣佐使,注重藥性升降浮沉與歸經理論,體現明代醫家對金元醫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。
在治法上,胡鐸或受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學說影響,強調滋陰降火於虛熱證之應用;同時亦重視脾胃調理,符合明代醫界對「補土派」李杲學說之推崇。其方劑組合多見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之品,反映其臨證注重扶正祛邪、標本兼治之特色。
胡鐸生平雖未見專著傳世,然透過《醫方集略》之輯錄,可窺其融匯諸家之長,並結合地域氣候與病患體質靈活化裁之風格,對研究明代江南醫家之學術脈絡具一定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