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後重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後重
1.病名。即大瘕泄。
《難經.五十七難》:「有大瘕泄,名曰後重。」詳大瘕泄條。
2.證名。腹痛急迫,肛門重墜不適。
《醫宗必讀.疾病》:治邪迫而後重,至圊稍減,未幾復甚者,用芍藥湯;虛滑而後重,圊後不減者,用真人養臟湯;下後乃後重者,當甘草緩之,升麻舉之。參見里急後重、虛坐努責條。
後重
後重,又名大瘕泄。是指大便秘結,排便困難,腹痛急迫,肛門重墜不適的一種病證。
病因病機
後重多由腸道積滯、氣血虛弱所致。腸道積滯,氣機不暢,則腹痛急迫;氣血虛弱,下元不固,則肛門重墜不適。
臨床表現
後重的主要臨床表現為:腹痛急迫,肛門重墜不適,排便困難,[大便秘結](/dic/1681),或大便不成形,色黑,質硬,或帶有粘液。
診斷
後重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腹痛急迫,肛門重墜不適,排便困難,大便秘結等。
治療
後重的治療以通便、理氣、補血為主。可用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白芍等藥物組成芍藥湯治療;也可用升麻、柴胡、白朮、陳皮等藥物組成升麻柴胡湯治療。
預防
後重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免引起腸道積滯、氣血虛弱。此外,還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,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。
結語
後重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,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急迫,肛門重墜不適,排便困難,大便秘結等。後重的治療以通便、理氣、補血為主。後重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食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免引起腸道積滯、氣血虛弱。此外,還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,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