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後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後飯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指的是服藥後再吃飯,即飯前服藥。後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《素問.病能論》中記載的「澤瀉、術各十分,麋銜五分,合以三指撮為後飯。」王冰註:「飯後藥先,謂之後飯。」高世栻雲:「後飯,謂使藥下行,而以飯壓之。」

後飯的具體做法是,將藥物研成細末,然後用開水沖服,服藥後再吃飯。後飯具有以下幾個作用:

  1. 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。飯前服藥,可以使藥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更長,從而有利於藥物的吸收。
  2. 可以緩解藥物的副作用。飯前服藥,可以使藥物在胃中與食物混合,從而降低藥物的刺激性,減輕藥物的副作用。
  3. 可以保護胃腸道。飯前服藥,可以使藥物在胃中與食物混合,從而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,保護胃腸道。

後飯雖然有一定的好處,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。首先,後飯不宜在飯後立即服用,因為飯後胃腸道充盈,此時服藥會影響藥物的吸收。其次,後飯不宜在空腹服用,因為空腹服藥會刺激胃腸道,引起腹痛、腹瀉等不適。最後,後飯不宜在服用其他藥物時同時服用,因為後飯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。

總之,後飯是一種中醫治療方法,具有促進藥物吸收、緩解藥物副作用、保護胃腸道等作用。但後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,比如不宜在飯後立即服用、不宜在空腹服用、不宜在服用其他藥物時同時服用。因此,在服用後飯之前,一定要諮詢醫生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