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珠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珠風
喉珠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其特徵為懸雍垂(俗稱「小舌」)或上齶處生有紅紫色水泡,狀如珠玉懸掛,甚者可垂入喉間,導致局部瘀滯疼痛,嚴重時阻塞咽喉,影響呼吸與吞嚥。此病多因風熱邪毒上攻,或肺胃積熱,燻蒸咽喉,致使氣血壅滯,瘀結成泡而成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喉珠風與外感風熱、內傷飲食密切相關。風熱之邪外襲,或過食辛辣炙煿之物,致使肺胃熱盛,熱毒循經上擾咽喉,灼傷血絡,化腐成瘀,形成紫泡。若熱毒熾盛,更可導致氣血瘀阻,使腫脹加劇,甚則咽喉閉塞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咽喉腫痛,懸雍垂或上齶處生有紅紫水泡,形圓如珠,觸之疼痛,或伴吞咽困難、聲音嘶啞。若熱毒壅盛,可兼見發熱、口渴、舌紅苔黃、脈數等實熱之象。
治法
-
外治法:
- 以優質米醋蘸點患處,醋性酸收,能散瘀消腫,緩解局部熱毒。
- 可配合吹藥療法,如選用冰硼散、珠黃散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藥末吹敷患處。
-
內治法:
- 風熱上攻:治宜疏風清熱、解毒利咽,方用銀翹散加減,酌加桔梗、牛蒡子、玄參等。
- 肺胃熱盛:治宜清瀉肺胃、涼血解毒,方用涼膈散或清咽利膈湯,佐以丹皮、赤芍等活血散瘀。
- 若瘀血明顯,可加桃仁、紅花以增強化瘀之效。
相關鑑別
喉珠風與「喉瘤」有相似之處,然喉瘤多為痰瘀互結所致,病程較長,腫物質地較硬,治療上需注重化痰散結。而喉珠風起病較急,以熱毒瘀滯為主,治當清熱解毒為先。
此病若及時治療,多可迅速緩解;若遷延失治,恐熱毒內陷,加重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