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中水雞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中水雞聲
定義與概述
喉中水雞聲,乃中醫經典病證名,指患者喉間發出連綿不斷之痰鳴聲,其聲類似水雞(田雞)鳴叫之特徵。此證首載於東漢張仲景所著《金匱要略·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》篇,原文記載:「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,射幹麻黃湯主之。」
病理機制
從中醫理論觀之,此證主要涉及肺氣宣降失常與痰飲內停之病理變化:
- 肺氣上逆:肺主宣發肅降,功能失調則氣機上逆,引發咳嗽氣喘
- 痰飲阻滯:水液代謝失常,聚而成痰,停聚於咽喉氣道
- 氣痰相搏:上逆之肺氣與停聚之痰飲相互搏擊,震動咽喉而發特殊鳴響
臨床表現
患者除喉間發出特異性水雞鳴叫聲外,常伴隨以下症狀:
- 陣發性咳嗽,咳聲重濁
- 呼吸急促,胸悶氣逆
- 痰多黏稠,難以咳出
- 甚則張口抬肩,不得平臥
鑑別診斷
需與下列相似證候相區別:
- 喉吤:指喉中如有物梗阻之感,多無明顯痰鳴聲
- 哮證:發作時喉中痰鳴有聲,但聲多尖銳如哨笛
- 喘證:以呼吸困難為主,未必有特殊痰鳴聲
經典方劑治療
仲景立射幹麻黃湯為主治方劑,其組方原理如下:
射幹麻黃湯組成:
- 君藥:射幹(清熱解毒,消痰利咽)
- 臣藥:麻黃(宣肺平喘)
- 佐使:細辛、生薑(溫化痰飲)、紫菀、款冬花(止咳化痰)、五味子(斂肺氣)、半夏(燥濕化痰)、大棗(和中調藥)
此方體現了宣肺化痰、降逆平喘之治療法則,針對痰氣交阻之病機特點。
證候演變與轉歸
若未經適當治療,喉中水雞聲可能發展為:
- 痰鬱化熱,轉為痰熱壅肺
- 久病傷肺,導致肺氣虛弱
- 痰飲內停,影響脾腎陽氣
相關理論延伸
此證與下列中醫理論密切相關:
- 肺為貯痰之器:痰飲生成後最易停聚於肺
- 脾為生痰之源:痰飲生成與脾失健運有關
- 金實不鳴:肺氣壅實可致聲音異常
現代臨床應用
在現代中醫臨床中,此證常見於:
-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
- 喘息性支氣管炎
- 部分支氣管哮喘病例
- 某些類型的喉源性咳嗽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