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中生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中生肉
喉中生肉,又稱息肉喉風,屬中醫喉科疾病之一。其特徵為喉內生出重疊之肉,腫脹而不疼痛,然日久則可能透出臭氣。此病名見於《本草綱目》「食鹽」附方,記載以綿裹筋頭蘸鹽揩拭患處,日行數次,可作外治之法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喉中生肉多與痰濕凝結、氣滯血瘀,或肺胃積熱上蒸咽喉有關。痰濕與熱毒搏結於喉間,久而不散,則形成贅肉;若兼氣滯血瘀,則腫物漸增,甚則阻礙氣息。此外,長期過食辛辣厚味,或外感風熱邪毒未清,亦可能誘發此疾。
臨床表現
患者喉中可見腫物,色多淡紅或暗紅,表面光滑或呈桑椹狀,觸之柔軟,一般不痛,但若染毒則可能化膿潰爛,伴隨口臭。若腫物過大,可致聲音嘶啞、呼吸不暢,甚則吞咽困難。
治法參考
-
內治法
- 清熱化痰:適用於肺胃熱盛者,方如黃連解毒湯合二陳湯加減。
- 活血散結:若瘀象明顯,可選會厭逐瘀湯,以化瘀通絡。
- 健脾祛濕:痰濕偏重者,宜用六君子湯佐以化痰散結之品,如浙貝母、牡蠣。
-
外治法
- 古法以食鹽外揩,取其清熱解毒、軟堅散結之效。
- 可配合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喉,以清熱消腫。
- 針灸可取合谷、少商、天突等穴,疏通經氣。
相關記載
此病與喉瘤、喉菌等有別,後者多屬惡性,而喉中生肉初起多為良性腫物。然若遷延失治,痰瘀久蘊,恐有轉化之虞,故需辨證細審。歷代醫家亦強調飲食宜清淡,避免炙煿辛熱之物,以防助火生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