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瘖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喉瘖,又稱喉痺,是指聲帶失音的一種病證。臨床上常分為暴瘖和久瘖兩類。

暴瘖多屬實證,發病急驟,常由風寒外襲,客於肺系所致。治療宜辛溫發散,可用九味羌活湯加減。

久瘖多屬虛證,多由久咳不止、氣陰兩虛或肺腎陰虧所致。治療宜益氣養陰,可用八珍湯加減。

以下是古籍原文:

瘖,同喑,即失音。系指有言無聲的病證。臨床上常分為暴瘖、久瘖兩類。暴瘖多屬實證,卒然發病。其病因有兩個方面。一是風寒外襲,客於肺系,宜辛溫發散,用九味羌活湯加減;二是風熱犯肺,熱灼津傷,痰熱互結,氣道受遏,肺氣壅塞致金實不鳴。治宜辛涼疏散,可用銀翹散加減。本證類今之急性喉炎、痙攣性失音等。久瘖多屬虛證,多由高聲談唱、久咳不止、氣陰兩耗或肺腎陰虧咽喉失於濡養所致。也即金破不鳴。氣陰兩虧者宜益氣養陰,用八珍湯加減。肺腎陰虧者,宜滋養肺腎,用生脈散等加減。本證可見於今之聲帶麻痹、喉癌、慢性喉炎、喉部梅毒、喉部結核等。

【名詞解釋】

瘖:同喑,即失音。

系:指。

有言無聲:指能說話但發不出聲音。

臨床上:在臨床上。

常分為:通常分為。

暴瘖:指突然發生的失音。

久瘖:指持續時間較長的失音。

多屬實證:多屬於實證。

卒然發病:突然發病。

風寒外襲:風寒之邪侵襲人體。

客於肺系:侵犯肺臟。

宜辛溫發散:宜用辛溫發散的藥物治療。

九味羌活湯:中醫方劑名,由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細辛、川芎、白芷、蒼耳子、藁本、甘草組成。

風熱犯肺:風熱之邪侵犯肺臟。

熱灼津傷:熱邪灼傷津液。

痰熱互結:痰液和熱邪相互凝結。

氣道受遏:氣道被阻塞。

肺氣壅塞:肺氣鬱結。

金實不鳴:指肺氣鬱結,導致聲音發不出來。

治宜辛涼疏散:宜用辛涼疏散的藥物治療。

銀翹散:中醫方劑名,由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組成。

本證類今之急性喉炎、痙攣性失音等:本證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喉炎、痙攣性失音等疾病。

久瘖:指持續時間較長的失音。

多屬虛證:多屬於虛證。

高聲談唱:大聲說話、唱歌。

久咳不止:長期咳嗽不止。

氣陰兩耗:氣陰兩虛。

肺腎陰虧:肺腎陰虛

咽喉失於濡養:咽喉得不到滋養。

金破不鳴:指肺陰虧虛,導致聲音發不出來。

氣陰兩虧者宜益氣養陰:氣陰兩虛者,宜用益氣養陰的藥物治療。

八珍湯:中醫方劑名,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川芎組成。

肺腎陰虧者:肺腎陰虛者。

宜滋養肺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