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喉咽

喉咽為人體重要部位,屬中醫解剖與生理範疇,泛指口腔後方連接氣管與食道的通道,亦稱「咽喉」或「喉嚨」。其結構包含口腔後部的咽部與下方的喉部,為呼吸與飲食之要衝,兼具氣機升降與水穀輸布之功能。

中醫理論中的喉咽

  1. 經絡循行
    喉咽為多條經脈所過之處:

    • 手太陰肺經:起於中焦,上循喉嚨,主司呼吸之氣出入。
    • 足少陰腎經:循喉嚨,挾舌本,與津液輸布及聲音生成相關。
    • 足陽明胃經:其支脈沿喉嚨下行,影響水穀運化。
    • 任脈:上行至咽喉,統攝陰經氣血,與喉咽功能密切相關。
  2. 生理功能

    • 氣機通道:如《靈樞·五味》所述,大氣(宗氣)積於胸中,經喉咽推動呼吸,形成「呼出吸入」之節律。
    • 飲食門戶:喉咽協調吞嚥動作,使水穀順利入胃,若功能失調,易生噎膈、梅核氣等病症。
    • 發聲之器:腎氣上承於喉,肺氣宣發助聲,故聲音嘶啞或失語常與肺腎兩臟相關。
  3. 病理關聯

    • 外邪侵襲:風熱或風寒邪氣易客於喉咽,導致喉痹(咽喉腫痛)、喉喑(聲音沙啞)。
    • 內傷致病:陰虛火旺(如腎陰不足)可致喉咽乾燥;氣滯痰凝(如肝鬱氣滯)則見喉中異物感(梅核氣)。
    • 氣血失和:瘀阻喉絡可生喉癰(化膿性病變),甚則影響呼吸。

古典文獻佐證

《靈樞·憂恚無言》提到:「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;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」說明喉咽兼具飲食與呼吸雙重功能。此外,《諸病源候論》進一步區分「喉主氣,咽主食」,強調其分工協調之重要性。

與臟腑的聯繫

喉咽功能正常與否,直接反映臟腑狀態:

  • :肺氣失宣則喉癢咳嗽;肺熱熾盛易發喉腫。
  • :腎陰虧虛常見喉乾夜甚;腎陽衰微可致聲低氣弱。
  • 脾胃:胃火上炎多致喉痛;脾虛濕停則喉中痰阻。

綜觀之,喉咽於中醫視角不僅為解剖結構,更是氣血、津液、臟腑功能外顯之樞紐,臨床辨證常需結合整體觀探討其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