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喉聲

喉聲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急性咽喉阻塞所致之喉頭喘鳴聲,其聲響如雷,多伴隨呼吸急促、吞咽困難等症。此證屬急重症,常見於喉風、喉閉等咽喉急症,因氣道壅塞,氣息出入不暢,遂發為異常聲響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喉聲之成因多與風熱邪毒、痰火壅盛,或氣血瘀阻有關。風熱外襲,內犯肺胃,上攻咽喉,致氣血凝滯,痰火搏結,阻塞喉關;或情志內傷,肝鬱化火,火毒上炎,灼傷喉絡,皆可引發喉聲。此外,陰虛火旺、虛火上炎,亦可能導致咽喉失養,氣道不利而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喉聲發作時,患者喉中痰鳴有聲,呼吸急促,甚則喘息如雷,伴有咽喉腫痛、吞咽困難,或見面赤唇紫、煩躁不安。若氣道閉塞嚴重,可致氣息驟斷,危及生命,如《醫門補要》所載:「喉聲如雷及嗆食者,死。」

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壅肺型:喉聲急促,咽喉紅腫疼痛,伴發熱、咳嗽,舌紅苔黃,脈浮數。
  2. 痰火閉阻型:喉中痰鳴聲重,呼吸粗濁,胸悶氣促,痰黃黏稠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3. 氣血瘀滯型:喉聲低沉,咽喉腫痛暗紅,吞咽梗阻,舌暗或有瘀斑,脈澀。
  4. 陰虛火旺型:喉聲細促,咽喉乾痛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治療原則
治宜急則治標,以宣通氣道、清熱解毒、化痰開閉為主。風熱者疏風清熱,痰火者瀉火化痰,氣血瘀滯者行氣活血,陰虛者滋陰降火。外治可配合針刺、放血等法以緩急通閉。

古籍論述
除《醫門補要》外,《瘍醫大全》、《外科正宗》等亦提及喉聲屬險證,強調其病勢兇險,需及時救治。古籍中多載此證預後不良,若見嗆食、聲如拽鋸者,多提示氣道將閉,危在旦夕。

喉聲一證,反映中醫對急症咽喉病機的深刻認識,其辨治須結合整體病機與局部症狀,方能標本兼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