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如拽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如拽鋸
喉如拽鋸,為中醫病名,指患者呼吸時喉中發出聲響,狀如拉鋸之聲。此證多因痰濁壅盛,上阻於喉,氣機為痰所遏,呼吸不暢所致。其病機與「痰飲」「氣逆」密切相關,常見於痰濕內蘊或肺脾氣虛之體質者。
病因病機
- 痰濁上壅:痰濕內生,或因外感六淫,引動伏痰,痰隨氣升,滯於咽喉,阻塞氣道,呼吸時痰氣相搏,遂發拽鋸之聲。
- 氣為痰阻:痰濁黏滯,阻滯氣機,肺失宣降,氣行不暢,痰氣交爭,故呼吸有聲。
- 臟腑失調:多與肺、脾、腎三臟相關。肺主氣,司呼吸,若肺氣不利,則痰易停聚;脾為生痰之源,脾虛濕盛,痰濕內生;腎主納氣,腎虛則氣不歸元,痰飲上泛。
臨床表現
- 呼吸時喉中痰鳴,聲如拽鋸,時輕時重。
- 或伴胸悶氣促,咳嗽痰多,痰色白或黃稠。
- 舌苔多膩,脈滑或弦滑。
證型辨治
-
痰濕壅肺
- 主證:痰聲漉漉,胸膈滿悶,痰多易咯,舌苔白膩,脈滑。
- 治法:燥濕化痰,宣肺降氣。
- 方藥: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,常用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蘇子、白芥子等。
-
痰熱鬱肺
- 主證:痰鳴氣粗,痰黃黏稠,口渴煩熱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治法:清熱化痰,肅肺降逆。
- 方藥:清金化痰湯或桑白皮湯加減,常用桑白皮、黃芩、瓜蔞仁、浙貝母等。
-
肺脾氣虛
- 主證:痰聲漉漉,氣短乏力,食少便溏,舌淡苔白,脈濡弱。
- 治法:健脾益氣,化痰肅肺。
- 方藥:六君子湯加減,常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半夏等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喉吤:指喉中如有物梗阻,吐之不出,吞之不下,多屬梅核氣範疇,與喉如拽鋸之痰鳴有聲有別。然二者皆可因痰氣交阻所致,故治法或有相通之處。
此證常見於喘證、哮病、肺脹等疾病過程中,臨床須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