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喉鳴

喉鳴為中醫病證名,指喉中發出異常聲響之症狀,常見於喘證、哮病等疾患。其聲或如哮吼,或似水雞鳴叫,多因氣機升降失常、痰飲內阻,或臟腑虛損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虛證

    • 腎虛不納:腎主納氣,若腎氣虧虛,攝納無權,則氣逆上衝,喉中鳴響,伴喘咳、唾血等症。《中藏經》云:「喉中鳴,坐而喘咳,唾血出,亦為腎虛。」此類患者多屬腎陽不足,可選用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,助氣歸元。
    • 肺脾氣虛:肺為氣之主,脾為氣之源,若肺脾氣虛,水濕不化,聚而成痰,痰隨氣逆,阻於喉間,亦可致鳴。
  2. 實證

    • 痰氣交阻:痰濁內蘊,與氣相搏,阻塞氣道,喉中痰鳴有聲,胸悶氣促,苔膩脈滑。治宜化痰降氣,方如蘇子降氣湯,以紫蘇子、半夏、厚朴等藥降氣化痰。
    • 寒飲內停:寒飲上犯,肺氣壅滯,喉中水雞聲,咳痰清稀,遇寒加重,可選用射干麻黃湯溫肺化飲。
    • 肝氣上逆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化火上炎,擾動肺氣,亦可致喉鳴,兼見煩躁口苦,治宜疏肝降火,如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辨虛實:虛證多見氣短乏力、動則喘甚;實證則痰鳴氣粗、胸悶苔膩。
  • 辨痰性:痰白清稀多屬寒,痰黃黏稠多屬熱。
  • 辨臟腑:腎虛者多伴腰膝痠軟,肺病者多兼咳嗽,肝鬱者常見脅脹。

常用方劑

  • 金匱腎氣丸:適用於腎陽虛衰,氣不歸元之喉鳴。
  • 蘇子降氣湯:主治痰壅氣逆,胸膈滿悶之實證。
  • 射干麻黃湯:針對寒飲鬱肺,喉中水雞聲者。
  • 定喘湯:適用於痰熱蘊肺,喘咳痰黃者。

喉鳴一症,雖病位在喉,然與肺、脾、腎、肝等臟腑密切相關,臨床須審證求因,標本兼治。